看完《瞬息全宇宙》的一些胡思乱想
07 June 2022 on Movies.
特别巧合的一点是,看《瞬息全宇宙》之前,也刚刚看完一部关于平行宇宙的片子(奇异博士2),我心想啊原来关于multiuniverse的片子都约着扎堆上映吗哈哈哈哈:)你可能会问我,为什么没有关于《奇异博士2》的影评,我想说,因为它太狗血了,并且把我最爱的猩红妖魔化成了一个巫婆(虽然好像是更还原原著了但我不能接受!),所以不予评价。
其实瞬息全宇宙在狗血和脑洞方面的程度不亚于奇异博士2。大概的故事是,一个亚裔家庭的独生女Joy,有着穿梭在各个平行宇宙的能力。她可以在不同的平行宇宙里体验着不同的一生。虽然这是一种特殊的天赋,但对她来说同时又是折磨。因为可以同时穿梭在各个宇宙之间,拥有着不同的人格和身份,而这种变化的人格便可以对于所作所为不负责任逍遥法外。于是,她的道德感也慢慢在削弱,在每个宇宙里即使无恶不作也可以逍遥法外。她突然觉得这样的世界好像没有意思了,见识过大风大浪拥有着多重人格的她人生阅历也比正常人多了数倍。就像大海一样,再也不会因为投入到水里的一颗小石子泛起涟漪了。觉得人生没有意义的她才搭建起了百吉饼这个概念,她的目的就是让开发平行宇宙穿梭的始作俑者—她的妈妈Evelyn—也体会到这种没有意义的人生,追寻人生的尽头。而最后,Evelyn也成功重新唤起了Joy对这个世界的爱和希望,让Joy放弃了向死之路。
其实这本就是一部包着喜剧和科幻外壳的温情片,抛开所有暗黑少女和超能力的设定,大概可以概括为一部关于”绝望女儿重拾希望“的励志家庭伦理剧。人物的刻画是很亚裔刻板印象的设定,妈妈是对女儿要求很严格挑三拣四的虎妈,爸爸是性格温和愿意跑前跑后言听计从从来不生气的老好人。人物设定都是比较标准的亚裔家庭电影,并不在意料之外。所以我觉得这个电影最大的亮点,在于这个百吉饼(bagels)的隐喻。对于百吉饼,每个读者都可以有自己的解释。作为一个刚刚从抑郁症走出来的人,我更倾向于把Joy的行为解释为心理健康问题,把最后进入黑白色百吉饼世界的路理解为自杀或者某种程度的精神死亡。其实抑郁症的状态和Joy所经历的很像,大概就是“因为见识了/做了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人生阅历突然超负荷,从而世界观崩塌,因为这种变化而感到迷茫”的过程。在心理健康问题终于被世人开始关注的21世纪,心理健康已经不仅仅是青少年间容易产生的问题了,很多很多的成年人也往往陷入其中,尤其在现在动不动就喜提两个月的隔离的时期里更是需要注意。包括 Evelyn作为一个中年妈妈,在影片的中间也有一段很明显被百吉饼所打动,大概是拥有了穿梭在各个宇宙的能力见过各色的人之后,突然觉得Nothing matters了,洗衣服,报税,离婚,这一切的一切在平行宇宙的背景下都变得渺小而无意义。每天的生活就像是在重复前一天一样goes in circle. 日复一日。穿着红衣服的迷茫的Evelyn肯定也有过就这么随女儿去了的想法。但后来,她的丈夫Waymond改变了她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即使很矮很随和,Waymond最终也一直守护着Evelyn,无论是在香港宇宙里的Waymond说的那句“如果有下辈子,我还是愿意和你一起洗衣服,报税”还是在美国宇宙里的Waymond为了保护Evelyn张开的双臂,让Evelyn发现原来Waymond并不是软弱,而是以他独有的方式,温柔而有力量的在默默守护她爱她。这大概就是Evelyn“走出心理健康问题”的契机。她意识到,原来如果以一种乐观的态度和真诚的热情去看待这个世界的话,这个世界也不是那么没有希望。因为即便在一个蠢到至极的宇宙里,所有人的手指都跟香肠一样的时候,也可以用拥抱和脚去传递爱。如果整个人生只有1000秒的话,因为不同的选择会产生2的1000次方个宇宙。虽然我们没有穿梭在平行宇宙之间体验不同人格的能力,但享受好我们所在的这个宇宙,活好我们的这个人格,就够了,毕竟每个宇宙里你都会发现值得爱的地方。这就是瞬息全宇宙想讲的故事吧。
最近酒店隔离期间,在看毛姆的《刀锋》,大概只看了整本书的10%吧,但就开头这部分就刻画了一个同样是迷茫而觉得人生无意义的空军士兵拉里。这应该算是很平淡的一种战后后遗症吧,在经历过炮火纷飞的生死离别之后,日常生活的都像一瓶白开水一样平淡而无味。无论是社交,饭局,大学,恋爱,似乎都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Nothing matters.” 当然因为我有些以偏概全,毕竟拉里的故事我并不完整得了解。但我相信他和Joy的症状可以统称为”Nothing matters”. 如果拉里有幸看过瞬息全宇宙,应该是感慨良多吧。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迷茫的时候,都有因为变化所以世界观坍塌的时候。无论是《瞬息全宇宙》里的母女俩,还是《刀锋》里的拉里。但我觉得人是一个适应性极强的生物,即使短时间内获得快乐的直接刺激消失了,人也会慢慢调节自己去寻找其他的快乐源头。就像21年底还特别迷茫的我,在22年就迷上了学韩语和aespa的金冬天一样。正是不同时间的不同选择才造就了人这种非线性生物。没有必要因为一时的卡关,一个选择所陷入的低谷,就放弃了之后成千上万个选择的机会。毕竟,你不知道在哪个选择里,你会疯了一样的喜欢上周深和金冬天,又在哪个选择之后疯了一样的爱上网球和《1Q84》一样